•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神经外科

狭颅症颅缝再造术

适应证

狭颅症颅缝再造术适用于:

1.头颅畸形明显,有眼球突出者。

2.大脑发育障碍,智能低下者。

3.有颅内压增高,视力下降者。

4.颅骨X光片显示颅缝闭合,骨质密度增高者。

手术效果

1.冠状缝再造术

(1)发际内冠状切口,两侧达颧弓上缘(图4.13.1-2),皮瓣向前翻转。沿冠状缝切除骨膜,约宽3cm(图4.13.1-3)。婴幼儿颅骨骨膜成骨功能非常活跃,切除骨膜后,可以延缓术后颅缝再闭。

(2)在骨化的冠状缝上钻孔,用咬骨钳咬一骨沟,宽1.5cm,两侧达颞骨鳞部,形成一人工的冠状缝(图4.13.1-4)。

(3)因为婴儿颅骨成骨活跃,术后3~6个月可自行闭合。为了防止颅缝再次骨化,用聚乙烯薄膜包裹骨缘,颅骨内外都要包上1cm,并在骨缘钻数个小孔,用丝线缝合固定。此外,有人先用化学药物烧灼骨缘和显露的硬脑膜,然后再用薄膜包裹骨缘(图4.13.1-5)。常用药物有Zenker液(不含醋酸)、60%碘酊和无水乙醇。

(4)彻底止血,皮瓣下放置橡皮片引流,按层间断缝合头皮。

2.矢状缝再造术

(1)头部中线切口,从发际开始,向后越过人字缝3cm(枕外粗隆上2~3cm),头皮向两侧牵开(图4.13.1-6)。

(2)切除额顶部颅骨骨膜,宽为5~6cm(图4.13.1-7)。

(3)于头颅中线旁两侧各1.5cm处,沟状切除颅骨,沟宽1.5cm,向前越过冠状缝,向后跨越人字缝,矢状窦表面的颅骨予以保留(图4.13.1-8)。也有作者主张,仅在矢状缝上做一条骨沟即可达到目的,手术简单,出血不多,不会损伤矢状窦。

(4)骨沟边缘包裹聚乙烯薄膜,方法同冠状缝再造术。

(5)皮下置橡皮片引流,分层缝合头皮。

3.额缝再造术

(1)发际内冠状切口,两侧达颧弓上缘,皮瓣向前翻开,暴露鼻根部。

(2)切除额部中线骨膜,约宽3cm(图4.13.1-9),即可见额骨中线形成一条隆起的骨嵴,从前囟向鼻根部伸延,前额部呈三角头畸形(trigonocephaly)。

(3)在骨嵴上钻孔,用咬骨钳咬除骨嵴,前至鼻根部,后达冠状缝。骨沟宽度取决于骨嵴大小,一般为1.5~2.0cm(图4.13.1-10)。在鼻根部常有1~2条小静脉,走行于矢状窦与鼻根之间,用双极电凝处理后切断。颅骨边缘用骨蜡止血。

(4)颅骨骨缘用聚乙烯薄膜包裹,以防止额缝再次闭合,方法同冠状缝再造术。

(5)彻底止血后,皮下置橡皮片引流,按层缝合头皮。

4.人字缝再造术

(1)于顶后(矢状缝后端)向两侧弧形切开头皮,皮瓣向枕部翻开(图4.13.1-11)。

(2)沿人字缝切除颅骨骨膜,约宽4cm。在中线旁1cm钻孔,注意勿损伤矢状窦。然后沟状切除颅骨,跨过矢状窦,向两侧达鳞状缝。骨沟约宽2cm。要及时妥善处理乳突附近的导静脉出血,骨缘用骨蜡止血(图4.13.1-12)。

(3)骨沟边缘包裹聚乙烯薄膜,方法同冠状缝再造术。

(4)彻底止血,皮瓣下置橡皮片引流,按层缝合头皮。

5.全颅缝再造术

(1)婴儿期手术分两期进行。顶部冠状切口;第一期将头皮翻向前,广泛切除冠状缝及矢状缝区颅骨骨膜(图4.13.1-13)。

(2)沿冠状缝切开颅骨,约宽1.5cm,两侧越过鳞状缝,必要时再辅以颞肌下减压术。然后在矢状缝两侧旁开1.5cm处,左右各切除1.5cm宽的骨沟。此两条骨沟向前越过冠状缝处骨沟(图4.13.1-14)。

(3)骨缘以聚乙烯薄膜包裹,皮下置橡皮片引流,缝合头皮。

(4)1~2周后,病儿完全恢复,做第二期手术,原切口切开后,头皮翻向后,广泛切除顶部及人字缝区骨膜。

(5)于矢状缝两旁紧接第一期手术做成的骨沟,向后咬除颅骨,跨过人字缝,再沿人字缝沟状切除颅骨,宽1.5cm,达颞后部(图4.13.1-15)。

(6)彻底止血,皮下置引流片,缝合头皮。

儿童期手术,因头颅比较大,须分别在顶前、顶后做两个冠状切口,两切口间距离应够宽,以免头皮发生坏死。颅骨切除方法同上。

6.颅骨广泛切开法

为达到颅骨分离减压、颅腔扩大的目的,对全颅缝早闭者,可行颅骨广泛切开术。手术在左右两侧分两期进行,间隔时间为3~4周,一般先做右侧。

(1)做半颅大切口,始于一侧额颞部发际,沿额骨粗隆中部转向中线,经矢状缝至人字缝尖,再由此呈弓形向下,平行于人字缝,止于距耳郭2cm处,形成一个大的头皮瓣,并越过颞肌上缘,翻向颞侧(图4.13.1-16)。

(2)沿切口环形切除颅骨骨膜,宽3cm,再于额顶和顶枕部各切除一块骨膜,约2cm×2cm。也可将额顶枕部骨膜广泛切除(图4.13.1-17)。

(3)沿头皮切口线内1cm处钻孔,孔间距离为3~4cm。矢状窦旁钻孔应离中线约2cm,颞部钻孔位于颞肌上缘(图4.13.1-18)。

(4)如由于颅内压较高,钻孔处可见脑膜呈泡状膨出,因此,要输入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待出现脑搏动后再行颅骨切除。在骨孔间咬开颅骨,骨沟宽1.5cm,形成一椭圆形的额、顶、枕骨瓣,再在基底部中央处做一“T”形骨沟,其前后各保留一宽0.5~1.0cm的骨桥。此外,还可在颅骨中央向中线垂直咬开一骨沟,达对侧中线旁,使颅腔充分扩展(图4.13.1-19)。

(5)彻底止血后,皮下置引流片,缝合头皮。

7.二期手术(对侧)

方法同上(图4.13.1-20)。

麻醉方法

一般采用全麻,如用基础加局麻,一定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手术体位可用仰卧位或侧卧位,个别用侧俯卧位。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保持呼吸道通畅  狭颅症的婴幼儿,往往有颅内压增高、颅底下陷、副鼻窦发育不良,个别还有后鼻道、咽腔狭窄,容易出现呼吸不畅。在俯卧位时,更容易发生呼吸道阻塞,故手术自始至终都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2.减少出血与纠正失血  由于手术切口比较长,皮瓣也较大,婴幼儿又对失血耐受性差,因此术中应尽量减少出血;同时要及时补血防止发生休克。如血管太细,输液速度不快,应先作静脉切开,保证输液、输血通畅。

3.婴儿颅骨骨膜和硬脑膜外层的成骨功能非常活跃,手术时要将骨缝两侧的骨膜广泛切除。也可用药物烧灼硬脑膜外层,预防或推迟颅缝骨化再生。若硬脑膜太薄,特别是有裂口时,不应用药物烧灼,以免损伤脑组织。此外,骨缘应牢靠地包以塑料薄膜,近年多用硅胶膜,限制骨再生,以提高手术效果,也有作者主张,骨缘不用薄膜包缝,同样达到目的。

术后处理

1.术后头颅体积很快增大,头皮张力可能紧张,所以术后包扎不能太紧,以预防头皮坏死。

2.术后因喉水肿、舌后坠等原因可引起呼吸道梗阻,严重者发生窒息而死亡,所以术后一定要严密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发生急性喉水肿,呼吸困难时,宜早做气管切开。

3.引流液如是血性,渗出虽非大量,但在婴儿仍有可能引起休克,故应及时补充血液。

 

1.静脉窦损伤

狭颅症的手术治疗,多跨过上矢状窦,在钻孔或切除颅骨时,可能会损伤或撕破,特别在前囟部分离硬脑膜时,由于粘连比较紧,容易撕破矢状窦。所以,术中应仔细分离,避免损伤。一旦出现,要扩大骨缺损区,用筋膜覆盖止血或修补裂口。

2.硬脑膜外血肿

常因骨缘渗血或导静脉出血,由于出血速度慢,血肿逐渐形成,故临床症状多不明显。若病儿术后精神不振或烦躁不安,或有神经损害体征时,应毫不犹豫地做CT检查。早期清除血肿后可以完全康复。

3.头皮血肿

多因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术后引流不畅所致,帽状腱膜下血肿更易发生。为此,术中止血要完善,术后引流要通畅。若出现血肿,可以穿刺吸出,2~3次后多能治愈。

4.头皮感染

开始是局部红肿,重者皮下积脓。一旦发现应加强抗感染治疗,辅以局部理疗,有脓肿时要及时切开引流。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