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适用于:
1.不同节段的隐性脊柱裂已出现脊髓拴系的神经症状者。
2.隐性脊柱裂合并椎管内脂肪瘤、上皮样囊肿和畸胎瘤等。
手术效果
1.切口 隐性脊柱裂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者,病变多位于腰骶椎,以腰5和骶1、2脊柱裂最为多见。一般采用棘突上直切口,上起腰5棘突平面,下至骶椎中部,沿棘突和椎板剥开两侧椎旁肌,显露棘突和椎板的缺损处(图4.18.3-1)。
2.扩大椎板切除 按通常椎板切除术的方法,将脊柱裂病变区及上、下1~2个椎板予以切除(图4.18.3-2)。同时切除病变区的异常软骨、增生骨质、增厚的黄韧带、瘢痕、纤维带等造成椎管狭窄和脊髓受压的所有病理性组织,使硬脊膜囊充分游离,出现脑脊液波动,以彻底解除脊髓受压与牵拉。
3.切断牵引脊膜囊的外终丝,在脊膜囊两侧探查腰骶神经根,如存在粘连时,应予游离和松解。
4.如有瘢痕组织粘连带引向脊膜内并影响脊髓功能,需切开硬脊膜囊。在手术显微镜下探查脊髓与马尾神经,并将粘连与瘢痕锐性分离(图4.18.3-3),内终丝紧张牵系脊髓圆锥者应予切断(图4.18.3-4)。仔细止血,生理盐水冲净伤口,严密缝合硬脊膜,其上覆盖止血海绵。
5.如探查发现椎管内硬脊膜下存在上皮样囊肿、皮样囊肿或畸胎瘤时,用棉片保护四周,双排缝线牵引肿瘤囊壁,正中切开肿瘤包膜,用刮匙将囊内容物彻底刮除,冲洗干净。然后游离包膜,在手术显微镜下,尽可能将肿瘤包膜完全切除。如切除困难,可将肿瘤包膜与硬脊膜缘做袋形缝合,使内容物向外引至硬脊膜外腔。
6.缝合肌层、皮下组织及皮肤 手术范围较大者,硬脊膜外置引流。伤口加压包扎。
麻醉方法
儿童多采取基础加局麻,少数采用插管全麻,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成人采用局麻或强化加局麻。局麻多用普鲁卡因(0.25%~0.5%)或酌加长效局部麻醉剂(如布匹卡因等)。麻药中加少量副肾素。在伤口范围内由深及椎板至皮下、皮内做分层浸润注射,基本可达到术中无痛,并减少出血量。
病人体位采取俯卧,头部保持低位,以避免脑脊液流失过多。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对婴幼儿手术时注意保证输液、输血,避免因出血过多、且补血不及时而发生休克。
2.俯卧位下手术,应随时观察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窒息。
3.一定要用细针、细线严密缝合硬脊膜,以免发生脑脊液漏或由此继发伤口感染和脑(脊)膜炎。
4.术中止血宜用双极电凝,皮肤切口边缘不能过多的电凝,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5.严加保护伤口,防止大小便污染。
术后处理
1.继续保持俯卧位1周,切口处局部用沙袋加压,减少发生脑脊液漏的机会,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如切口出现脑脊液漏,应尽快严密消毒切口,并在漏液处加强缝合,必要时打开伤口,重新修补硬脊膜。也可采用肌片蘸生物胶覆盖于硬脊膜缝合口,将漏口封闭;若有皮下积液者可行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
3.婴幼儿应注意保温、加强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
4.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和急性脑积水征象。如出现脑积水可应用脱水剂进行治疗,严重时可做侧脑室穿刺引流,以缓解颅内压,保证伤口愈合。在一般情况下,颅内压增高多能代偿自愈。
1.脑脊液漏。主要由于硬脊膜缝合不严密,同时存在颅内压增高所致。如有皮下积液,可穿刺抽出积液后行加压包扎。
2.伤口感染。常因伤口位于腰骶部而容易被粪尿污染。在处理上,应及时更换被污染的敷料,同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