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神经外科

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

适应证

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适用于:

1.原发与继发性脊髓空洞症,出现脊髓受压与神经损害症状者。

2.颈髓空洞颅后窝减压后,空洞不缩小或消失,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者。

手术效果

1.切口

在预计的病变部位,用龙胆紫标出切口线,采用棘突上皮肤直切口。

2.椎板切除

于病变区行椎板切除,但对于切除椎板的范围需依据脊髓空洞的部位而定。

3.硬脊膜切开探查

脊髓膜囊张力多有增高,在硬脊膜囊的两侧缝线牵引硬脊膜,并从中线切开。注意避免撕破蛛网膜,透过蛛网膜可见到脊髓空洞节段的脊髓膨大。该节段脊髓颜色呈黄白色,血管较为稀少。

4.在脊髓后正中线或最膨隆之处用细针穿刺,抽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可证实为空洞症(图4.18.6.2-2)。

沿脊髓空洞下段后正中沟附近最薄和无血管处切开脊髓,其切口长约5mm。采用硅胶脑室引流导管,将其远端确切地放入纤维小梁少的脊髓腹侧或腹外侧蛛网膜下腔,以减少管端阻塞。近端经此脊髓切口插入空洞内,导管的放入深度为2~3cm,使空洞内液体引流至脊髓蛛网膜下腔(图4.18.6.2-3)。于蛛网膜切口处缝一细丝线将导管固定,并于其上方覆盖小片明胶海绵。

5.严密缝合硬脊膜,继之缝合肌层、皮下组织与皮肤。

麻醉方法

多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少数可以局部浸润麻醉。取侧卧位或俯卧位。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对病变的定位要准确,应选择在空洞的最薄处做脊髓切开,尽可能减少对脊髓的损伤。

2.有活动性出血时用双极电凝弱电流止血,对于渗血可用棉片压迫或使用明胶海绵贴敷止血。

3.严密缝合硬脊膜,防止脑脊液漏。

术后处理

1.位于脑干或高颈段脊髓空洞症的手术后,应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因手术在这些部位进行,有可能影响呼吸和心率,如出现呼吸困难或心率减慢等,应及时给予辅助呼吸和心肌兴奋剂治疗。

2.腰骶部手术后,尽可能取俯卧位,尤其是儿童,以防尿便污染术口,待拆线后再恢复原来体位。

3.泌尿系感染也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应分清原因作相应处理。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要每周更换1次,每日用消毒溶液消毒尿道口,并用密闭式冲洗法冲洗膀胱1次。若病情允许,应早期作床旁活动,尽早训练排尿功能。抗生素是防治尿路感染的重要措施,应合理应用。

 

脊髓空洞过大或损伤高颈段脊髓者,于减压术后脊髓组织呈现明显塌陷,有可能加重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导致呼吸衰竭。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