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神经外科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适应证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适用于:

1.听神经瘤向小脑桥脑角生长者。

2.位于内听道骨管内的听神经瘤。

手术效果

1.切口

于乳突后做一直切口,由上项线上5cm下至颈4平面(图4.3.2.5.1-5A),倒钩形切口亦较多用,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肌层,直达枕骨鳞部表面,用自动牵开器牵开切口。

2.开颅

在上项线下方做枕骨钻孔,视肿瘤大小扩大骨窗:上界显出横窦下缘,外侧近乙状窦后缘,向下至枕骨大孔,肿瘤巨大时尚可切开寰椎后弓,内侧达中线或超过中线。

3.瓣形或放射状切开硬脑膜,用丝线悬吊牵开。用脑压板将小脑半球向内侧牵开,撕开小脑延髓池及桥池蛛网膜,排出脑脊液,使颅内压减低。沿颅后窝外侧向小脑脑桥探查。接近内耳孔时,可发现肿瘤。听神经瘤多呈灰紫色或灰褐色,肿瘤有退变,囊性变者呈黄褐色。有时肿瘤表面与蛛网膜粘连或由脑脊液积蓄形成囊肿(图4.3.2.5.1-5B)。

4.切除肿瘤  一般先电凝肿瘤包膜,纵行切开,用吸引器、活检钳或刮匙行囊内肿瘤切除(图4.3.2.5.1-6)。如切除肿瘤时出血较多,可先从肿瘤周边游离,进入肿瘤下极。内侧与上极的小供血动脉一一电凝后切断,再继续从囊内切除肿瘤。囊内切除瘤组织愈多,肿瘤包膜塌陷愈好,有利于肿瘤切除。

5.将肿瘤下极自第9、10、11颅神经分开,再游离肿瘤内侧面与上极。游离上极时必须先电凝由小脑上动脉至肿瘤的分支,并予以切断。而后将肿瘤自三叉神经分离,如肿瘤已向上突入小脑幕裂孔,小心将肿瘤向下牵拉,以便分块切除。将肿瘤包膜牵向外侧,看清位于肿瘤前下方的面神经,使面神经由肿瘤包膜游离至靠近内耳孔处(图4.3.2.5.1-7)。再将肿瘤由内耳孔处切断,摘除肿瘤(图4.3.2.5.1-8)。

残留于内耳孔内的肿瘤组织,可用高速微型钻磨开内耳道后壁,显露内耳道内的肿瘤部分,将其切除,勿损伤面神经(图4.3.2.5.1-9)。当肿瘤已从囊内基本切除后,由于其内侧面与脑干粘连紧密或嵌入脑干内时,有时极难分离,如强行剥离,将加重脑干损伤。手术可做到大部切除,而采用双极电凝将肿瘤残余部分电凝,破坏瘤组织。囊性听神经瘤与脑干、颅神经的粘连较紧,界面不清,特别需要术中仔细辨认。

6.仔细止血,冲净伤口,于瘤床放置引流管,行闭式引流。肿瘤全切除手术经过顺利者,可缝合硬脑膜,逐层缝合肌层、皮下及皮肤层。

7.如肿瘤巨大,超过中线,可选用双切口手术。即做颅后窝中线切口,行广泛颅后窝减压。从侧切口切除肿瘤,有利于肿瘤的充分显露与切除。术后亦便于减压,使术后经过较平稳。

麻醉方法

多采用插管全麻。术中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坐位或侧俯卧位(park-bench位),患侧向上。头部采用三钉式头架固定。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探查与游离肿瘤时切勿撕断肿瘤供血动脉,因动脉撕断后回缩,由于手术野深,止血非常被动,且易误伤重要的颅神经与脑干。

2.勿损伤脑干及脑干供血动脉,以免术后发生脑干梗死、脑干水肿,造成脑干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3.注意保护第5、7颅神经勿受损伤。在瘤下级将第9、10、11颅神经用棉片覆盖保护。

4.止血彻底,以免并发术后血肿。

术后处理

1.密切观察意识与生命体征变化,以便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的血肿。

2.加强护理,有三叉神经、面神经同时损伤时,用眼罩保护患侧眼球,以防发生暴露性角膜炎与角膜溃疡。舌咽、迷走神经损伤时,防止误吸造成的肺炎和窒息。

3.术前已行脑室引流者要保持通畅,同时预防并发脑膜炎。

 

1.脑膜炎  术后局部压迫包扎不够,形成假性囊肿,继发感染。

2.面神经损伤  在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下,此并发症已明显减少。

3.脑干损伤  手术直接损伤或损伤其供应动脉。

4.第9、10颅神经损伤。

5.第5、7颅神经损伤引起角膜溃疡。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