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脑皮质下血肿清除术适用于:
1.发生于各脑叶的血肿在30ml以上,伴有中线移位,或周围水肿严重者。
2.经内科治疗无效,病情继续加重,应争取在脑组织未遭受不可逆的损害前清除血肿。
2.昏迷病人或半昏迷病人应争取在超早期清除血肿。
3.脑出血后,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等小脑幕切迹疝的表现时,如无手术禁忌应尽快手术。
4.手术后病情一度好转,但经过一定时间后症状又逐渐加重CT扫描确定有血肿形成则应再次手术。
手术效果
1.切口和骨瓣开颅
一般以出血的脑叶部位为中心做马蹄形切口,头皮及帽状腱膜翻向下方,在预定钻孔处推开骨膜准备钻孔。一般钻4孔形成骨瓣,连同骨膜把骨瓣翻向下方或侧方。
2.硬脑膜切开
若颅内压力很高时,先在硬脑膜切一小口,电凝止血后穿刺血肿,抽出一些陈旧血液后弧形剪开硬脑膜,硬脑膜翻向矢状窦侧。
3.皮质切开血肿清除
选无血管区或以穿刺点为中心切开皮质2~3cm,双极电凝脑表面血管后,再用窄脑压板分开皮质则可达到血肿,应用吸引器吸除血块。血肿清除后脑组织则塌陷,搏动恢复,用等渗盐水冲洗血肿腔后置硅胶管引流。若发现活动性出血则用双极电凝止血,吸引器吸除血凝块时要防止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
4.关颅
血肿清除后血肿腔内用硅胶管引流,颅内压力仍很高时也可去骨瓣减压,如脑组织塌陷、搏动好可缝合硬脑膜,骨瓣复位,逐层缝合头皮后关颅。
麻醉方法
一般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依血肿所在脑叶,取相应的体位。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本手术的关键步骤是切开皮质时要尽量避开功能区,在无血管处进入,分开脑皮质时尽量沿神经纤维走行方向,以保护神经功能,血肿清除时防止损伤血肿壁周围正常脑组织,操作最好在显微镜下进行。
术后处理
1.术后病情有恶化时应行CT复查除外血肿复发。
2.应继续控制血压,如一般降压药作用不明显时,可术后早期使用硝普钠降血压以防血肿腔再出血。
3.术后抗癫痫治疗。
1.术后再出血。经CT证实后,需再次手术。
2.胃肠道出血。因出血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起应激性溃疡,出现消化道出血,应及时处理。
3.术后偏瘫或失语加重,多系术中牵拉或损伤运动区及其传导束所致。术后加强功能训练。
禁忌症
网友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