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神经外科

胼胝体AVM切除术

适应证

胼胝体动静脉畸形切除术适用于:

1.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者。

2.直径<4cm的中、小型AVM。

手术效果

1.前、中部AVM切除术

(1)切口:除病变显著向左侧延伸外,均采用右侧切口。额顶皮瓣,骨瓣长约6cm,宽约4cm,硬脑膜呈半圆形切口,基底位于矢状窦侧(图4.4.3.3.1-5),取大脑纵裂前方入路。

(2)显露胼胝体:在额叶内侧缘选择无桥静脉处,顺额叶的内侧面向下分离。在显露胼胝体前,大脑纵裂中大脑镰与大脑皮质之间的蛛网膜粘连要加以分离。如透明隔静脉是主要的引流静脉,允许将1~2支引流入矢状窦的桥静脉离断以利开扩术野。但如果主要静脉是直接引流到矢状窦的皮质静脉,则不可切断,必须等手术的最后阶段处理。

(3)阻断供血动脉:一旦AVM露出,即应找出向病变供血的胼周动脉分支,并将这些供血动脉分支离断,但不可将胼周动脉的主干损伤。同法可以显露对侧胼周动脉向病变区供血分支,偶尔在畸形团大的一侧,可有胼缘动脉和额极动脉供血的分支,这些血管也要电凝后切断,这时主要供血的动脉已全部被阻断(图4.4.3.3.1-6)。

(4)游离病变:胼周动脉被分出后,即可在胼胝体上将AVM向内侧或外侧移动,进一步从周围脑组织中将AVM分离。常常在胼胝体AVM周围有一薄层胶质带,呈黄橙色,沿此层游离,不仅容易进行病变分离,而且可防止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损伤。分离AVM时要尽力离开引流静脉,如果AVM是在胼胝体的前部,则分离应先从AVM的前部开始,因为此时透明隔引流静脉居于病变后方。但如,AVM居于胼胝体的中部,分离应首先由病变的后方开始,因为引流的透明隔静脉位于AVM的前方(图4.4.3.3.1-7)。另外,分离也要在胼胝体的上方外侧开始,因为这些病变常常位于中线旁。

在胼胝体内的AVM,可见一些来自侧脑室顶部胼胝体与室管膜相连处小的供血动脉。靠近室间孔的前联合上,AVM的顶端也可见到1、2支供血动脉。要用电凝将所有供血动脉加以离断。室管膜下血管非常脆弱,宜用较弱的电流。有时一些来自脉络组织的供血血管亦应予以阻断。在手术的这一步骤,特别重要的是保护好丘纹静脉和大脑内静脉,使之不受损伤。

(5)切除病变:当AVM全部从供血动脉和主要静脉离断后,再电凝透明隔静脉、将畸形血管团切除。透明隔静脉恰在穹隆柱外侧走行,此穹隆柱形成室间孔的前界,并与透明隔相连,术中一定要保护好穹隆不受损伤。少数情况下,主要引流静脉是通过上或下矢状窦,应在最后离断这些引流静脉。

(6)关颅:在关闭切口之前,要使收缩血压达正常后,至少观察15min,看是否止血确实。

2.胼胝体后部AVM切除术

(1)切口:头皮切口适与前、中部者相反,皮瓣的基底部位于枕外粗隆水平,向后翻转。皮瓣长6cm,宽4cm,过中线约2cm(图4.4.3.3.1-8)。除非病变偏左,否则一律用右侧切口。亦可做游离骨瓣或带蒂骨瓣翻向颞侧。硬脑膜做半圆形切口翻向矢状窦。手术操作方法基本与前、中部者相同,只不过由顶枕部开颅。

(2)离断供血动脉:用自动牵开器沿纵裂将脑向外轻轻牵开,首先显露四叠体池,在透明部先切开蛛网膜,逐渐扩大,直到胼胝体压部和能看清大脑大静脉为止(图4.4.3.3.1-9)。然后在环池右外侧角,即在扣带回峡部的内侧与四叠体池相接处,切开环池,找到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的环池段,沿胼胝体后部侧面认清前方的胼周动脉供血分支,予以电凝离断。然后看清后部的供血分支亦给以切断,后部的供血分支来自四叠体池内的大脑后动脉的顶枕支。

(3)切除AVM:供血动脉一一切断后,开始切除AVM。在距状裂前胼胝体旁约1cm处切开皮质进入胼胝体压部旁区,对着右侧脑室的方向进行游离,直到看见AVM为止。从正常脑组织中游离病变时要按向上向前的方向进行。与大脑大静脉AVM不同,此部AVM的基底部没有丘脑后穿通支供血。压部AVM在靠近侧脑室三角区内侧静脉的起始部引流入该静脉。此引流静脉予以电凝切断(这个三角区内侧静脉壁非常脆弱,电凝时应注意使用弱电流凝固),然后将AVM切除。如果AVM仅位于胼胝体内,可在其表浅部位切开、游离,而不需从压部旁区入手。

麻醉方法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前部与中部AVM取仰卧位,头部抬高,颈部轻度前曲。后部者取坐位,或俯卧位。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在翻转硬脑膜瓣时,注意不要损伤大脑上静脉,同时也不要把切口切入矢状窦内。

2.将脑向外侧轻轻牵拉,但不能将矢状窦向中线过度牵拉,以免压迫矢状窦。有时大脑镰的下缘恰在扣带回上方,在下方脑回之间可有很多粘连,对这种变异,胼缘动脉亦可在扣带回上走行,容易误将扣带回认为已到胼胝体,并将胼缘动脉误认为是胼周动脉。

3.有时脑池呈蓝色,与粗大的静脉不易区别,脑池上的蛛网膜常常增厚变暗,需要轻柔的分离直到透明可见。

4.在处理后部供血动脉时,要返回环池中操作,因为有时供应AVM的大脑后动脉顶枕支和禽距支也起源于环池内。

术后处理

开颅术后有条件时,应进行ICU术后监护。无监护条件时也应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变化,根据病情需要每15min~1h测量观察1次,并认真记录。若意识逐步清醒,表示病情好转;如长时间不清醒或者清醒后又逐渐恶化,常表示颅内有并发症,特别是颅内出血,必要时应做CT扫描,一旦证实,应及时送手术室,清除血肿,彻底止血。有严重脑水肿者,则应加强脱水治疗。开颅术中出血较多者,术后应注意补充血容量,维持正常血压。但输血、补液不宜过多过快,以免加重脑水肿。呼吸道应保持通畅,短期内不能清醒者应行气管切开。术后应给予吸氧。

麻醉未清醒前应仰卧或侧卧。清醒后应予床头抬高20°~30°,以利于头部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反应。

手术切口有引流者,术后24~48h内应严密观察引流量,敷料湿时应及时更换。拔除引流后,无菌切口一般无需再换药,直至拆线。但有感染征象或已感染切口,或有渗漏者应及时更换敷料。

术后24~48h一般不予饮食,以免呕吐。频繁呕吐可增加颅压,为术后一大禁忌。吞咽障碍病人,食物易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须在完全清醒后,试行少量进食,证明无问题时方可进食。

应行脑血管造影复查。

 

1.由于AVM是一异常的血管团,血供极为丰富,如切除不完全或电凝止血不够确实,术后病人躁动或血压升高,极易发生术后出血形成颅内血肿。一旦发生,应立即再次手术,予以彻底止血。

2.大型高流量并有慢性进行性脑缺血症状的病人,AVM切除后可出现“正常灌注压突破”,导致难以控制的脑肿胀和出血。主要在于预防。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