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神经外科

脑脓肿切除术

适应证

脑脓肿切除术适用于:

1.脓肿不是位于脑重要功能区,一般情况稳定,且包膜形成良好者。

2.反复穿刺抽脓或引流术后未能彻底根治者。

3.多房性脓肿或相邻的多发性脓肿。

4.外伤性脓肿并有异物与碎骨片存留者。

5.复发性脑脓肿或脓肿穿破脑室者。

手术效果

1.切口

选用颅骨成形瓣开颅。与一般的开颅术相同。切开头皮,电凝止血,止血钳或头皮夹止血,翻开皮瓣,盐水纱垫保护,固定皮瓣。若在颅骨缺损区上进行手术时,应设计1个既能达到切除脓肿,又不影响头皮缺血坏死的皮瓣。小脑脓肿常取正中拐棍切口或中线旁直切口。

2.骨瓣开颅

一般做4个颅骨钻孔、锯开并翻开骨瓣。

3.切开硬脑膜

弧形剪开硬脑膜,向中线侧翻转,脑棉保护。

4.脓肿定位

根据CT或MRI显示的脓肿位置,可以在脑表面轻柔触摸。一般可见脑皮质肿胀,脑沟变浅,脑回变平,增宽,浅部脓肿局部可见黄色病变的脑区,局部变软或有囊肿样感觉。选择哑区,电凝止血后,以脑针试行探测,一般不穿破脓肿壁。如脓肿张力大、壁薄,估计分离中易破溃可先抽出部分脓液,并留送细菌培养。

5.切开皮质

一般选择在距脓肿最浅的皮质处,电凝表面血管(图4.5.7-2)。沿穿刺探查的针道,由浅入深,用吸引器切开直达脓腔壁。

6.切除脓肿

显露出脓肿后,沿脓肿包膜垫好脑棉,由浅入深,逐步暴露和游离出脓肿。如遇到深部脓肿或与重要结构、颅底粘连者,可行脓肿穿刺抽脓减压,待脓肿体积缩小,张力减低后,再钳夹脓肿壁,逐渐剥离脓肿(图4.5.7-3)。有时,脓肿虽经穿刺抽液后,因粘连严重,不能完整切除包膜,则可将残留小块包膜行电凝处理。

小脑脓肿切除与大脑半球脓肿切除基本相同。若脓肿与相应重要结构、血管、神经粘连紧密,不可强行剥离,牵拉,可在大部切除脓肿壁后,再行分块的包膜切除,以确保安全。

7.脓肿床处理

脓肿切除后,腔内应用双极电凝彻底止血,或以3%双氧水脑棉片覆盖止血,然后再以庆大霉霉素液(500ml生理盐水加庆大霉霉素液16万U)反复冲洗。

8.关颅

幕上脓肿切除后,脑搏动良好,无肿胀,则缝合硬脑膜,骨瓣复位。硬脑膜外放橡皮空心引流,分两层缝合头皮,置引流管于切口外引出。若清除脑脓肿后,脑水肿仍明显,颅内压仍较高,或术前曾有脑疝发生者,应去骨瓣减压,不缝硬脑膜,但需缝好帽状腱膜和皮肤两层。小脑脓肿切除后,其关颅步骤与一般颅后窝开颅术相同。

麻醉方法

常用全身麻醉。体位应以便于充分显露病变为原则。大多数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有时根据手术位置的需要,使用头架固定,采用俯卧位或侧俯卧位。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术中定位必须准确,试验穿刺力求稳准,切勿穿破对侧脓肿包膜或穿入脑室。

2.显露分离脓肿时,力求避免分破脓肿。手法应轻柔,提起牵拉切勿力量过大,周围脑组织应该妥善用脑棉保护,防止污染。一旦分破,随即将吸引器插入破口,吸净脓液,待脑脓肿壁塌陷,再次更换洁净脑棉与吸引器头,继续切除脓肿壁,或行分块切除脓肿壁。

3.术中见脑脓肿周围有软化、坏死的脑组织,应彻底清除。

4.术中如脓肿已破入脑室,应吸净被污染的脑脊液,并将脑脓肿包膜全部切除,用抗生素液反复冲洗,术后应做脑室持续引流。每日或隔日做腰穿,周身及鞘内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5.术中见脑脓肿包膜与重要神经血管、功能区和脑室壁粘连时,不应强行分离,以免加重损伤,可改做脓肿引流或袋形缝合术。

术后处理

根据脓液的细菌检查结果,应用敏感的抗生素。

 

1.化脓性脑膜炎、脑室炎,是术中污染或脓肿穿入脑室而引起。

2.脓肿复发,由于引流不畅或引流管拔除过早所致。

3.偏瘫、失语、癫痫等。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