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神经外科

面肌抽搐茎乳孔热凝术

适应证

面肌抽搐茎乳孔热凝术适用于不能开颅进行显微神经血管减压,且无其他治疗方法,又能耐受术后面肌瘫痪的病人。术后虽仍可产生一定程度的面肌瘫痪,但如控制得当,多不致产生永久性面瘫和其他并发症。

手术效果

茎乳孔穿刺的方法与 “面肌抽搐茎乳孔乙醇注射”法同,一般针尖刺入茎乳孔后应注意患侧面部肌力改变。有时针尖刺入后立即出现面瘫,说明针尖距面神经太近,造成机械性神经损伤,应将针拔出2~3mm,待数分钟后,面肌肌力恢复,再继续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如拔针后面瘫不恢复,表明神经损伤较重,应待数日后面瘫恢复,如仍有面肌抽搐,再行治疗(图4.8.4-2~4.8.4-4)。

如穿刺满意,便可插入头端带有微型热敏电阻的射频电极,使其尖端3~5mm显露于穿刺针外,通入每秒60次的方波电流进行刺激。一般于0.5~1.5V电刺激时出现面肌收缩,表明电极已在神经附近,但以0.8~1.2V能引起面肌收缩为电极最适宜的位置。电压小于0.8V,说明电极距神经太近,热凝可致神经严重损伤,面瘫不易恢复。电压超过2V仍无反应,表示二者相距甚远,应重新穿刺。

根据Kempe(1980)的解剖学研究,面神经总干的纤维在走行中虽不断旋转变位,但在茎乳孔水平一般多可分为3束:①支配口轮匝肌的神经束位于前内侧,电刺激时可引起闭口、唇前伸和吹口哨等动作;②支配眼轮匝肌的神经束位于前外侧,电刺激可引起眼睑闭合等动作;③支配表情肌(包括额肌、皱眉肌、上唇方肌、口角降肌、颈阔肌等)的神经束多位于后方,电刺激可引起抬眉、皱眉、口角上提或下降、鼻唇沟加深或颈阔肌收缩等。如采用电极较小,还可对上述3个不同神经束加以区别,以便根据病人面肌抽搐的特点,对相应神经束加以重点破坏。以期在控制面肌抽搐的同时得以尽可能地保留其他面肌的收缩功能,减轻面肌瘫痪。

热凝温度的调节:开始时采用45~50℃低温,这样只形成可逆性神经毁损灶,如无面肌瘫痪,可逐渐升高至60~70℃,以制作永久性毁损灶。每次热凝时间10~15s,不可超过30s,并随时根据面瘫的情况中断热凝,以免瘫痪过重不易恢复。抽搐停止而无面瘫者,极易复发。抽搐停止且有轻度面瘫者,既不影响外观且效果持久最为理想。其中以眼肌的情况最易掌握。在治疗时可将肌力分为6级:0级,不能闭眼,全瘫;1级,仅有闭眼动作;2级,闭眼露白(球结膜);3级,闭眼露缝;4级,能闭眼但力弱;5级,正常。多数病人肌力达3~4级时,面肌抽搐即可完全停止。少数病人接近3~4级,抽搐仍未控制也应停止治疗。这些病人常于2~3天后抽搐停止,可能为神经及周围组织水肿所致。少数抽搐控制不满意者,于1周后重复治疗。

麻醉方法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术后处理

与乙醇注射法相同,最常见者为周围性面瘫,但较乙醇注射易于控制、故程度较轻。控制面瘫发生的关键在于适当掌握毁损面神经的程度。只要操作适当,在治疗中不断观察面部肌力的变化,在适当时间停止热凝,这样即使术后出现一定程度的面瘫,亦可逐渐恢复。

面肌抽搐茎乳孔热凝术的另一缺点为易于复发,一般术后遗留面瘫越轻者表示神经毁损程度轻,术后复发率高,故治疗时应掌握在出现轻度面瘫时为好。此外,由于本法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少,疗效可靠安全,虽有复发亦可重复治疗。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