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查手术 > 神经外科

颞下窝进路手术

适应证

1.颈静脉球体瘤。

2.侵犯颈内动脉和岩尖的胆脂瘤。

3.颞下脑神经肿瘤。

手术效果

1.A型颞下窝进路

(1)耳后切口:为显露颈部大血管和神经可将耳后AB段切口延长到BC段切口,为制作颞肌瓣可在上方延长AD段切口(图9.8.1.2.1-3)。

(2)翻开组织瓣及处理外耳道切断面:分离切口前方组织瓣,向前牵引,乳突区骨膜分离制成以前方为蒂的组织瓣。横行切断外耳道,在切断面将外耳道缝合封闭为盲管,骨膜瓣向前翻转,与外耳道前缘骨膜缝合,作为第2层封闭(图9.8.1.2.1-4)。

(3)在上颈部显露主要神经血管:向下延长皮肤切口BC段,紧贴胸锁乳突肌前缘及内侧分离,将其向后牵引。在此肌前缘深部找到二腹肌,沿其向上分离,在其上端前方可找到面神经。切除腮腺浅叶上部,进一步显露面神经主干及主要分支。将颌下组织向前牵引,胸锁乳突肌向后牵引,显露颈内静脉及颈总动脉。在此二血管间可找到迷走神经。沿二腹肌深面,可见到横过颈外动脉的舌下神经。在颈内静脉表面可见到副神经。若显露这些结构有困难,可于二腹肌上端切断该肌,并将其向下翻转,则可增加上方视野。分离颈内动脉至动脉孔。颈内静脉挂线,但暂不结扎(图9.8.1.2.1-5)。

(4)开放乳突腔及鼓室,显露面神经管及乙状窦:乳突外切口,分离胸锁乳突肌及骨膜,分离颞肌后下部向上牵引。放入牵器,使显露区从外耳道至乳突导静脉。用电钻完全开放乳突腔,磨去乙状窦骨板,显露乙状窦、二腹肌嵴、面神经管、鼓窦等区域。颈静脉球体瘤等病例,在乙状窦两侧切开硬脑膜,用钝头动脉留针导过结扎线,结扎乙状窦。分离外耳道残留皮肤至鼓环,从鼓沟内分离鼓环,切断鼓索神经,分离砧镫关节,切断张鼓膜肌,切除鼓膜及锤、砧骨,显露鼓室腔。进一步扩大乳突腔,磨低外耳道骨壁,切除镫骨弓。磨去鼓室壁前下部,以显露颈内动脉管(图9.8.1.2.1-6)。

(5)开放面神经管,从膝神经节显露面神经至茎乳孔。用微形剥离子,自面神经管内游离面神经,将其前移位(图9.8.1.2.1-7)。

(6)开放颈内动脉管,进入颞下窝:用电钻自咽鼓管鼓室口向前磨至咽鼓管峡部,磨去咽鼓管内壁骨质,便可显露颈内动脉。电凝咽鼓管峡部黏膜,用骨蜡封闭管腔。磨去更多鼓骨,切断茎突及其肌肉,切开附着于鼓骨的骨膜,即进入颞下窝。进一步磨去颈内动脉管下方骨质,使颈内动脉显露到更前内方的位置。放入颞下窝牵开器,从乳突腔、鼓室、到上颈及颞下窝均得以显露(图9.8.1.2.1-8)。

2.B型和C型颞下窝进路  B型和C型颞下窝进路,大部分步骤与A型手术基本相同。其不同点有:①切口更向前延伸。②切断颧弓连于嚼肌下翻转;③切去翼外肌和翼内肌上部;④切去髁突,磨去中颅底更多骨质、分离颞肌前下翻转等,使颈内动脉破裂孔等显露更充分。由于更向前下牵引下颌骨,面神经张力较大,往往须切断下支或全支切断面神经(术终时再吻合)。最后术野可以向前下显露至斜坡、鞍旁、鼻咽、翼腭裂等区域(图9.8.1.2.1-9)。

麻醉方法

平卧位、头转向对侧,全麻气管内插管,经腰穿插管至蛛网膜下隙,以备排放脑脊液。

麻醉禁忌

术中注意事项

1.本手术在一个重要神经血管密集部位进行,术中每步骤操作都要求十分准确精细,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

2.由于此区动静脉密集(尤其颞下静脉丛区),控制出血、保持术野清晰是另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每进一步都要有效控制出血。

3.很多情况下肿瘤已侵犯神经,可能需要切除一段神经,要尽一切可能进行断端吻合、神经移植等。此为新鲜创面,是修复神经的最好机会。

4.对颅内侵犯较广的病例,可行二期手术。

术后处理

1.术区加压包扎,5~7d后拆除。

2.麻醉插管待病人完全清醒后拔除。对手术时间较长或有脑神经麻痹的病人,插管也可延长至24~72h。

3.特护至少48h。

4.按颅内手术要求,注意颅压变化,必要时给以脱水剂。

5.应用足量抗生素。

禁忌症

网友点评 :

(共有 0 位网友参与点评)

名站推荐

卫计委 卫计委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国家食药监局 国家食药监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医生 好医生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好大夫 好大夫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柳叶刀 柳叶刀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NSFC NSFC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Medscape Medscape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生物谷 生物谷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WebMD WebMD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

丁香园 丁香园
共有位网友参与点评